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心理学: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区别和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31 23:05:28 家庭
依恋的正常发展与否,影响了个体在未来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也因此,它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关注。今天我们便来聊一聊,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区别和关系。...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依恋,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长久稳定的情感联系。依恋的正常发展与否,影响了个体在未来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也因此,它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关注。今天我们便来聊一聊,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区别和关系。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区别和关系

要知道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区别和关系,我们首先就得知道依恋理论是个什么东西。

依恋理论,是心理学中有关“依恋”概念的一组理论。它由约翰·鲍尔比提出,主要研究母婴依恋关系和类型。

其中,母婴依恋类型主要有三种:安全依恋、不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抵抗型)。

安全依恋

这类儿童在母亲身边能够很好地进行游戏,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当母亲在此回到身边时,他们会立刻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快再次恢复平常状态。

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母亲的离去与返回并不能引起这类儿童的太大反应,他们表现出对依恋关系的淡漠态度。

不安全依恋(抵抗型)

这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现出极力地抵抗,并在母亲回来后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是却在这过程伴随着抵抗及愤怒情绪,难以回到正常状态。

其实除却以上三种依恋类型,还有一种依恋类型,这类型的儿童对母亲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不过这类型相比上述三种类型来说,比较少见。

以上介绍的依恋理论都是论述儿童的,后来心理学家为了弥补依恋领域的空缺,就对成人依恋领域进行了研究,并且给成人依恋类型也分出了三种类型:回避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

成人的这三种类型,与儿童的依恋类型在表现及比例分配上均十分匹配。而这种情况,就证明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观点:成人的行为中能找到他童年经历的痕迹。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区别和关系

1、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均认为人格和心理障碍并非孤立、不变的,个体早期经验和其成年后的特征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体在早期经历中如果能够充分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恰当地释放自己的本能,那么个体成年之后的心理就会更加健康。

2、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都重视个体早期经验对其成年后的人格、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但精神分析理论更强调内驱力和性本能对人的影响,而依恋理论则更强调人的社会存在性。精神分析更倾向于向个体本身进行内在探索,而依恋理论则相对更关注外界影响。

3、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恋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弗洛伊德在1926年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即“有企图的爱”。他认为婴儿之所以会对照料者产生依恋,是因为照料者能提供给他们事物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依恋理论便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建立。

我们对于心理学的理论,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心理学发展到如今,许多观点都是在不断地改变和修正的,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自然也不例外。以如今的观点看,依恋理论既和精神分析有联系,又有着区别。两者的理论并不彼此排斥,而是具有一定融合性。心理学的研究也在这样的辩证关系中,不断向前拓展知识边界。

上述的内容当中,我们介绍了依恋理论的相关知识,并论述了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区别和关系。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文后,能够对这两个理论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着更深的认识。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