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要原谅伤害你的人?不逼迫自己与创伤和解
小D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中,父亲一喝醉就会动手打人,有时打的是她,有时打的是她母亲。
这让小D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十分害怕看到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在小D读初中的时候,母亲终于忍受不下去了,向父亲提出了离婚,一个人离开了家。
自此,小D的父亲更是动不动就打她,即便她一直都很听话,很懂事。这样被打的经历一直持续到她考上外地的大学,离开家乡。
有一次,在和男友聊小时候和父母相处的话题时,她鼓起勇气,向男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恨意。
男友劝导她:
“你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他也有他的痛苦,是不是?不要去怨恨,这只会让你徒增痛苦…...”
小D听不进男友的劝导,她做不到原谅,因为父亲对她的伤害实在太大了。可男友似乎上瘾了,依旧一个劲地说:
“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胸就不能宽广点吗?”
小D一听就怒了,挂断了男友的电话,找好友倾诉,没想到好友也表示,老一辈的人都这样,没必要这么计较。
她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就非得不计较,就非得原谅那个一直伤害她的人?
凭什么要原谅伤害你的人?不逼迫自己与创伤和解
在群体当中,“怨恨”常常是一种不允许被表达的情感。
尤其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孩子若是因过去遭受的伤害向父母表达怨恨,就会被冠以不孝的罪名。
只因大家都期待一个更“光明、圆满”的结局,就像大多数电视剧的最后一集,前尘往事一笔勾销,只留众人欢笑。 仿佛过往的那些伤害,只是脸上沾了灰,轻轻一擦,就可以抹去。
为此还诞生了一种说法,“要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成长了。”
伤害和成长,明明是两回事,此刻却强行将它们混为一谈。玫瑰少年叶永志只因小时候的行为举止像女孩子就遭受校园霸凌,最后更是因此告别了这个世界。可见伤害并不能让人成长,只有对伤痛的反思才能让人成长。
曾遭受家人、好友背叛的张韶涵说:“我不感激伤害我的人,他们只是提醒了我,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没有这些伤害,我也依然会变得更强。”
并不是因为那些伤害,我们才变得很强,而是我们本身就很强大。
所以,我们要感谢的永远不是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以及苦难和挫折。而是那个能在无数深夜暗自哭泣,天亮依然微笑前行的自己。那个看清了世界的现实与残酷,没有被打倒,依然选择热爱世界的自己。
当我们告诉小D,她可以不原谅父亲时,她哭了。
虽然她在男友和好友面前,一直坚持不原谅自己的父亲,但是她也曾质疑过自己,认为自己是不是太过计较了。
可越是强行让自己对痛恨的人生出善意,就越是让她感到更加分裂、痛苦、压抑。
和解,虽然是一个听起来很美好的词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伤痛实在太过沉重,就像散布病毒的房间,永远无法全部消灭干净。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逼迫自己与创伤和解,允许自己“不原谅”。
这种“不原谅”并不是要求我们拒绝与父母探索更健康的关系模式,成为互相敌对的关系。而是允许自己承认过去伤害的存在,同时也允许自己拥有选择的自由。
只有当我们先有了这种“不原谅”的允许,我们才能够放弃那些为了和解,而强迫自己去执行的原谅与斗争。 也才能够真正找到一些,成功摆脱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太多时候,人们往往都倾向于把原谅的责任置于承受错误的人的身上,而忽略了犯错者的责任。
所以小D身边的人大多都认为小D没必要这么耿耿于怀。在身边人的影响下,小D也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
郭德纲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其实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
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伤口有多深,心里有多疼,永远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明白。
不轻易原谅一个人,不轻易释怀一件事,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警醒,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得学会向前走,但我们也没必要假装圣贤,委屈自己去接纳曾经所有的伤害。
忘记不了,那就铭记。无法释怀,那就不必释怀。
毕竟有一些伤害了别人的人,他们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有错,永远都不会承认那些行为是伤害。
最后,我想说,不管“和解”还是“不和解”,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温柔相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