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艾森伯格道德判断五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2-04-30 11:34:46 家庭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森伯格提出了亲社会道德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作出道德判断的实质就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和他人的愿望、需要之间做选择。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五个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艾森伯格道德判断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吧!...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森伯格提出了亲社会道德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作出道德判断的实质就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和他人的愿望、需要之间做选择。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五个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艾森伯格道德判断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吧!

11

艾森伯格道德判断五个阶段

1、享乐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决定儿童是否帮助他人的理由主要是:个人是否获得利益,自己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自己对某个人是否喜欢或有偏好。打个比方,孩子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当妈妈和爸爸发生矛盾的时候,孩子就会站在妈妈这一边,帮助妈妈去对抗爸爸。

2、需要取向的推理

当他人需要儿童提供帮助,但他人的需求与自己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儿童只会对他人的需求表示简单的关注,却并没产生强烈的共情或移情。当儿童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无法帮助他人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内疚感。

比如,孩子在玩游戏,妈妈让孩子帮忙拿一瓶水。孩子只是答应了妈妈的请求,但却因为拿水会影响自己玩游戏,而采取拖延的方式进行。如果孩子不知道水在哪里,或者够不到水,便会拒绝妈妈的请求,同时不会产生任何内疚。

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性取向的推理

当他人向儿童提出帮助需求时,儿童会根据自己的刻板印象对这件事进行判断:如果帮助他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好人的行为,或者能得到他人的赞许的话,儿童就更愿意去做。反之,儿童就不愿意做。比如,妈妈让孩子做家务,并且告诉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的孩子是好孩子。孩子受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就更愿意帮助妈妈做家务。

4、移情推理和过渡阶段

第四个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

移情推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分析自己是否帮助他人时,会注意到通过帮助他人是否会让他们产生好的情绪体验。比如,妈妈生病了,孩子心里很难受,为了缓解内心的内疚感,孩子就会更愿意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渡阶段:儿童帮助他人与否的理由,涉及了其内化的价值观、规范、责任和义务,以及一些社会性的道德要求。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并没有将这些思想清晰而强烈地表露出来。比如,孩子看到妈妈很痛苦,想要通过帮助妈妈来解决她的痛苦,但是孩子却不知道怎样去安慰妈妈。

5、强力的内化推理

儿童决定是否帮助别人,主要是依据他们的内化价值观、规范与责任。因为违背这些原则,可能会削弱他们的自尊。比如,孩子愿意帮助乞丐,是因为乞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关心和保护;同样,孩子也可以反对帮助乞丐,因为有很多的乞丐是受他人的指挥,故意卖惨骗钱,把钱捐给他们,等于帮助他们的幕后黑手。

总的来说,艾森伯格提出了亲社会道德理论道德判断五个阶段,是层层递进,不断发展的。通过小编以上的分析,大家应该知道了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哪些特征,并会对他人的需求产生哪些反应了。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