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看过动物世界的人,可能对五彩斑斓的动物世界拥有很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动物世界中,除了彼此的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之外,更多的则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和互相伤害。在生理心理学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动物行为便是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那么,如何区分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一文了解一下!
如何区分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往往是成对存在的,也就是说,有攻击者就有防御者。而且攻击和防御行为会在不同的个体中表现出来。有时候,一个个体会在两种行为之间来回的切换。也就是说,先前的攻击者,可能会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转变为防御者;而先前的防御者,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变成攻击者。
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都可能会出现在同种与异种之间,比如同种之间为了配偶的决斗,为了生存空间而相互竞争和攻击。也可能会出现在异类之间,比如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进攻,被捕食者对捕食者的防御等等。
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在表现方式上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的角可以用作攻击,也可以用作防御,其使用场合可以是种族内的斗争,也可以作为防御其他捕食者的一种手段。防御行为主要有8种表现形式,其中本有的防御形式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
1、隐伏生活
比如蚯蚓、老鼠的穴居。
2、隐蔽
比如变色龙的皮肤能够适应环境。
3、展示警戒色
比如一些动物在遇到攻击前会变色。
另外,还有5种次生的防御形式,它们分别是:
1、退避
比如乌龟和蜗牛遇到危险时,缩回壳里。
2、逃遁
比如小鸟受到惊吓时会飞起来。
3、恐吓
比如蟾蜍受到威胁时,会将肺部鼓起来,让身体变大吓唬对方。
4、假死
比如一些动物受到威胁时,会假死,等到攻击者放松警惕后,迅速逃窜。
5、分散攻击者的注意力
比如壁虎在遇到危险时,会咬断自己的尾巴逃窜。
与防御行为不同,攻击行为是为了获取食物、包围领地、争夺配偶或提高自己在群体内的地位等。其攻击的对象可以为同类,也可以为异类。动物们的攻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它们可以用自身的各个器官进行攻击。
比如,角、爪子、牙齿、刺、四肢、躯体、毒液或电。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区别很大,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攻击行为是主动出击的行为,而防御行为是被动性的行为。除此之外,攻击行为也分为侵略行为和捕食行为,侵略行为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为了领土和资源进行的一种斗争;
而捕食行为,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为了食物而进攻的一种行为。而防御行为是个体在自身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攻击。所以,个体的防御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地位以及尊严。
由此可见,动物的进攻行为和防御行为还是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大家应该通过以上几点仔细地区分它们。
- 上一篇:艾森伯格道德判断五个阶段
- 下一篇:喜欢痛感是什么心理?享受痛苦是什么心理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