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为什么多次的失败可能导致一蹶不振?:我们与习得性无助

发布时间:2021-10-07 09:34:05 家庭
习得性无助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赛格里曼(Seligman,M.E.P)在研究动物时提出。它指的是:人或动物在多次收到挫折后,在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消极的状态。...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习得性无助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赛格里曼(Seligman,M.E.P)在研究动物时提出。它指的是:人或动物在多次收到挫折后,在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消极的状态。

此时,人们会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身,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或者是不够聪明,导致出现不正常的自我评价。例如,“我这个人真的是一无是处”,“连数据分析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完成不了,我真的是个废物”等等。这样一系列极端的、消极的想法,从而导致自身进入到无助的抑郁状态。

赛格里曼(Seligman,M.E.P)的狗

实验最初,赛格里曼将狗关在了笼子里面,随着蜂鸣器的响起,笼内的狗将会遭受强大的电击。而每次电击都会让狗全身抽搐,痛苦不已。

但因为笼子上了锁,狗怎么样挣扎都没有办法逃出笼子,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听着蜂鸣器响起之后,遭受电击。

直到狗遭受了非常多次的电击后,赛格里曼把笼子的门打开了,当蜂鸣器再次响起时,狗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倒地抽搐。

在蜂鸣器声音停止之后,狗也没有选择离开这个笼子。

狗其实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逃离这个让它遭受电击的笼子,但最终它还是放弃挣扎,绝望的等待痛苦的降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之后,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作为高智慧的动物应该也存在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并证明了习得性无助的现象也会在人类身上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病弱无助的老人,久病难医的病人,经常遭受失败的人身上极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像是多次失败的人,他很有可能放弃他需要完成的事情,认为自身掌控不了局面,感觉事情的发展脱离了控制。甚至这种想法会夸张化,导致他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己一无是处”,变成很多极端的、不正常的认知。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特征有5个。

1.     低成就动机

习得性无助的人常常不能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害怕失败,宁可放弃成功的机会,也不想体会失败的感受。

2.     低自我概念

他们对自我的感知和自我的评价都普遍偏低。处事态度消极,待人接物多疑且敏感,时常容易自卑。

3.     低自我效能感

习得性无助的低自我效能感也让人们对自身的真实能力产生怀疑。为了避免失败,他们偏向于制度低难度的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注意力也总是集中于失败。

4.     消极的定势

并且,他们还容易陷入消极的定势,自身的失败让自我评价降低,导致自身能力发挥不好,接着,受到了他人的消极评价,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无论别人怎么鼓励、肯定他们也没有作用,他们认定自己永远就只能是失败者。

5.     情绪失调

习得性无助的人在情绪上也极为不稳定。相较于常人,他们更加沮丧、冷漠、烦躁、被动,处于一种抑郁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病态的、不健康的身心状态。

当然,大家也不需要过度的去担忧。最好的避免习得性无助的方法就是,拥有明确的自我价值,并且可以良好的调试每一次挫折。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