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垃圾囤积症是精神疾病吗?囤积症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2-25 23:23:50 家庭
​在我们身边,或许有人会存在着这种情况:一些人喜欢把吃完和用完的垃圾都留着,囤积起来不扔掉。有些垃圾堆积的像山一样的高,而且还都发臭了。一些老人还喜欢把垃圾捡回家中保存,就是不卖。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垃圾囤积症。那么,垃圾囤积症是精神疾病吗?囤积症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在我们身边,或许有人会存在着这种情况:一些人喜欢把吃完和用完的垃圾都留着,囤积起来不扔掉。有些垃圾堆积的像山一样的高,而且还都发臭了。一些老人还喜欢把垃圾捡回家中保存,就是不卖。这种情况可能就是垃圾囤积症。那么,垃圾囤积症是精神疾病吗?囤积症的心理根源是什么?一文了解一下!

垃圾囤积症是精神疾病吗?

垃圾囤积症是一种精神病,它是指,人们过度收集和购买以及不丢弃物品的一种强迫性行为。其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抑郁和焦虑。因为这种囤积行为和松鼠有点相似,所以许多人把它称作为“松鼠症”。

囤积症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实际上,囤积症的心理根源还是一种对物品的依恋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缺乏安全感。因为一般的囤积是很正常的,许多人因为偷懒而不想去丢垃圾,将垃圾囤放在家里,但是严重的话,可能就需要治疗了。

实际上,在生活中有许多垃圾囤积症的患者,他们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但是,这类人愿意去接受治疗的却很少,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不认为囤积垃圾是一种精神疾病,所以也不会去主动看病。因为当事人的疾病意识不高,所以导致这种垃圾囤积症难以被发现,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 

囤积行为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强迫症症状,所以,它也被称之为“囤积强迫症”。但是,据最新研究发现,囤积者在对一些“垃圾”的去留问题做决定时,大脑的活动情况与强迫症患者或正常人完全不同。所以,专家认为,不能将囤积症简单的列为强迫症的一种症状,而是要分开来看。

实际上,囤积行为之所以会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可能与他们从小的生活习惯有关。据一项研究指出,50岁以上的老人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些囤积行为,但是这些老人的囤积行为还不能简单的被说成是囤积症,用一个更确切的说法来说,那便是出于节俭的行为。

专家认为,老人不爱扔东西,可能是出于节俭,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些5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他们可能经历过那种吃不饱饭的年代。所以,勤俭节约便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未改变过。所以,即使如今的生活条件变好了,老人依旧会用以前的那种旧思维去看待问题,因为老年人接受新思维的能力远不如年轻人,所以,他们会刻意的留下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即使那件东西自己根本用不上。

实际上,老人之所以会出现囤积症,可能也是与常年的孤独有关。据相关调查显示,囤积症的老年患者大多发展在独居老人当中,他们缺乏一个温和、有爱的家庭,所以会显得特别的孤独。为了缓解内心的孤独情绪,他们习惯性的将自我价值物质化,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旧的物品上。而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老人更容易囤积物品,越是焦虑的了老人,囤积的物品越多,越是年纪大,记忆力差的老人,越爱囤积。因为囤积可以让他们回忆起一些年轻时候的事,并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

总的来说,老人之所以会出现囤积症,或许和他们常年的孤独有关。所以,作为子女,我们不要过度的去指责老人的这种行为,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经常回家看望老人,和老人之间是否经常保持联系,所以,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我们还是得常回家看看!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