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心理学叫什么?一文了解!
有一句话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比如,我们明明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有时候依然会去做。那么,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在心理学中叫什么?一文了解一下!
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心理学叫什么?
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在心理学中叫“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自己先前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和负面情绪的一种现象。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想法,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情绪的现象。
打个比方,关于熬夜,我们的一种认知是“熬夜对身体不好,我想要身体好,所以我不会去熬夜”。另一种相互矛盾的认知是“熬夜能让我开心,所以我要熬夜”。这两种认知,在“熬不熬夜”这个问题上出现了矛盾:如果“我想开心”就“必须熬夜”,但是,如果“我想身体好”就“不能熬夜”。
那么,如果“我既想开心又想身体好”的话又该怎么办呢?当这个问题出现以后,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内心矛盾、痛苦的负面情绪中,而这种内心认知信息相互冲突的现象,便是“认知失调”。
实际上,理性的我们都知道,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熬夜”,放弃认知上的“开心”,而获得身体健康。但是,更多的人则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相信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没有那么大,只要白天补觉就能恢复过来)的方式来说服自己。因为相比于“不熬夜”,这种改变认知似乎更容易做到“两全其美”。
为何会出现认知失调?
心理学家达里尔·贝姆认为,人们如果可以将问题选择“外归因”,就不会产生“认知失调”。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自我评价受到冲击。阿伦森则提出,如果归因无法外化,且行为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当结果与个体的核心自我概念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其实,“认知失调”也是人们逃避问题的一种合理化的自我防御机制,就像“熬夜”的例子一样,我们为了让自己不再自责,便刻意改变自己的认知,将熬夜的负面影响忽视掉。
如何解决认知失调?
实际上,认知失调也是属于“自欺欺人”的一种,想要克服“认知失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承认错误认知的存在:面对一些残酷的现实,我们可以坦然地去接受,面对真相。虽然直面真相会让我们承担短暂的痛苦,但却能因此获得长期的益处。
如果你想改变认知失调,就应该保持成长状态而非防御性的状态。为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积极觉察自己的内心,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防御和失调习惯。
2、通过培育强大的自我和现实检验能力来识别冲突信息。
3、勇敢地承受错误,不被“面子”所左右。
4、基于现实而不是周围人的评价来评估自己。
总结: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在心理学中叫“认知失调”。阿伦森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认知失调,是因为我们无法外归因,且行为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与个体的核心自我概念不一致的原因所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