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证实性偏差是什么意思?例子有哪些?如何避免?

发布时间:2022-03-29 14:02:24 家庭
​证实性偏差是指,当人们对某件事有了主观上的判断以后,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一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相关信息,并排斥那些与我们的判断相反的信息。简单地来说,就是你一旦相信了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一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不会去验证与你的判断相反信息的对错。...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证实性偏差是指,当人们对某件事有了主观上的判断以后,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一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相关信息,并排斥那些与我们的判断相反的信息。简单地来说,就是你一旦相信了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一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不会去验证与你的判断相反信息的对错。

人

“2-4-6任务”实验就能很好地证明出证实性偏差的普遍存在性。在这个实验中,主持者要求被试者通过观察不同的数字序列组合,来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排序规则——升序排列。

实验开始的时候,主持者会将一组“2-4-6”的数字展示给被试者看,并告诉他们,这3个数字与规则相符。然后要求被试者在卡片上写出类似的3个数字序列,每写完一组,主持者就告诉被试者这组数字是否符合规则。通过主持者的反馈,让被试者判断这个排序规则是怎样的。

结果出人预料,只有20%的人回答是“升序序列”,而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个规则是“递增2的偶数升序序列”。而那些认为规则是“递增2的偶数升序序列”的人,只会去验证如“8-10-12”“14-16-18”一类符合他们预期排序规则的数字组合的正确性,当听到主持者反馈的正确信息后,他们便会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验证与自己想法相反信息的对错。实际上,真实的排序规则要比他们所想象的更加简单,这便是证实性偏差。

证实性偏差的例子有哪些?

在《吕氏春秋》中,有一个疑邻窃斧的故事,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现象: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最初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于是,他观察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一个小偷。后来,他的斧头被找到了,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又觉得他的言行举止不像一个小偷。

这个故事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证实性偏差”这种现象。当他怀疑是邻居家儿子偷了自己的斧头的时候,其所有的观察都倾向于认为对方是小偷,真相大白以后,因为知道斧头不是邻居家儿子偷的,他再次观察邻居家儿子的时候,便更倾向于认为对方不是小偷。

为什么同一个人对同样一个孩子的行为,前后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实际上这就是因为丢斧头的人改变了对孩子的预设,而这个预设也改变了他对同一个人的同一种行为的理解和解释。

证实性偏差往往会让我们对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产生偏见,这种偏见也容易让我们对他人产生误会或者片面地看待问题。那么,如何避免证实性偏差呢?

实际上,证实性偏差在很多时候就是当局者迷,人们对某一件事的判断往往是基于自己内心的第一判断,然后为了证实这个判断再去寻找证据。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整件事情,将整件事的一些疑点客观地描述出来,不带有任何个人主观情绪。

当然,我们也可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他人持有的是什么观点?并且通过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将多个人的意见整合起来,通过投票或讨论的方式选择出最合理的一条,然后再做决策。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