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当兴趣变成工作,你就失去了兴趣,这句话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22-04-08 09:36:31 家庭
有人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把你的爱好当作工作。在许多人的眼中,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工作,的确是一件非常让人愉悦和享受的事。但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你又会发现,当兴趣变成工作,你就失去了兴趣。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一文了解一下!...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有人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把你的爱好当作工作。在许多人的眼中,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工作,的确是一件非常让人愉悦和享受的事。但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你又会发现,当兴趣变成工作,你就失去了兴趣。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一文了解一下!

600-家庭教育

当兴趣变成工作,你就失去了兴趣,这句话怎么理解?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过度合理化效应,它是指,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行为推断出一种态度,即:增加外在诱因会导致人们改变对做这件事的理由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在没有报酬或被强迫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这种行为归因为对这件事的兴趣。

如果人们做这件事能够获得报酬,就会更倾向于将自己做这件事的行为归因于报酬,这样一来,这种行为就会削弱我们的自我知觉——因为兴趣而做。过度合理化效应之所以会发生,可能是因为个体获得了与自己的付出不相对称的报酬。

打个比方,你因为工作出色获得了领导的赞扬,而这种赞扬能让我们更加自信,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所以,即使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也不会破坏我们的内在兴趣。因为此时,我们会将自己的工作动机归因为自己的兴趣。

假设这种赞扬换成了物质奖励的话,同样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但是,如果是获得了与付出不相对称的报酬的话,我们的潜意识就会将工作的动机归因为赚钱,与此同时,我们也就成为了现在常说的工具人。

当我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因为没有强迫,没有相应的报酬与规则,我们就会感到比较轻松和自由。一旦自己感兴趣的事成为了工作,我们就可能感到被强迫,有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约束,还会有业绩的压力,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很压抑。

我们会发现,我们态度的变化,不仅仅是来自外在的环境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归因的不同。即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为喜欢还是报酬,不同的归因决定了我们不同的态度。在这里,我们还要引入两个概念,它们分别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自发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认为这种事能够激发自己的兴趣,而活动本身就是行为者所追求的目的。

外在动机是指,来自外部的力量或外部环境引发的动机。

我们的一切行为,往往都会受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双重影响。所以,我们在归因的时候,认知就会在两种动机之间博弈。当内部动机外化时,就可能会出现过度合理化效应。

而之所以会出现内部动机外化,可能是因为外部动机的吸引力更大,比如金钱奖励,会给人们的行为增加额外的“过度”理由,这样一来,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就会从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上,同时也会减少获得放弃原来的内部动机。

实际上,这个关键点就在于“报酬”。正是因为报酬的存在,引导人们将自己的行为从内部动机归因到外部动机。当报酬与付出不匹配的时候,就可能会导致过度合理化效应的出现。

不过,这种报酬的作用也是分两个方面的。如果报酬仅仅是让我们获得成就感,那么它也会增加个体的内部动机。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报酬是为了让领导更好地控制我们,约束我们的行为,这样一来,就会降低我们对工作的内在兴趣,从而让我们形成了一种“为了赚钱而工作”的想法。

总的来说,当兴趣变成工作,你就失去了兴趣,是因为当兴趣变成工作时,你的内部动机就可能会在报酬的刺激下外化,如果这种报酬和你的付出不符,那么就很可能会出现过度合理化效应。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