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人永远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吗?其实,越是自私的人越觉得别人自私
在整理大家的私信时,发现「自私」这个词汇,出现了很多次:
●每次我下班回家,已经很疲惫了,却还要煮饭打扫卫生,一旁的老公从来不会帮我做点什么,总是躺在沙发里翘着二郎腿看电视。
我多次提出他和我一起搞卫生,但他就是懒得动,一点也不关心我,太自私了,我该怎么办?
●我婆婆特别精明,家里吃穿用品,凡是要花钱的地方,都要我们给她买,她自己的钱一毛不拔,明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并不宽裕,我是真搞不懂,她怎么这么自私?
●我妈要我毕业后回老家发展,但是我想去大城市发展,当我跟她说了这个想法后,她指责我太自私。
没办法,我回来了,但是我每一天都过得不快乐,怎么办?
上面3位朋友遇到的烦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这些烦恼从某一个特殊角度来看,其实折射出很多人对「自私」的错误解读。自私的人永远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吗?其实,越是自私的人越觉得别人自私。
一、自私的人永远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吗
弗洛姆曾写过一篇《自私与自爱》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私和自爱的关系。文章中,他表示现代文化充斥着对自私的厌恶与禁忌,这就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自爱产生内疚。
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中,「自私」的概念被扩大、模糊了,所以「不要自私」这句话,传达出来的往往是这样一个信息:自己的感受并没有那么重要,自己的感受应当要服从于更重要的东西,例如ta人的期待,责任,集体的利益等等。
时间久了,我们就很难心安理得地对自己好,很难自己爱自己。
H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在她上面还有哥哥姐姐,所以H的母亲为了避免家中孩子因为吃穿用品吵架,尤为注重这块的教育。
有一次,母亲把洗好的苹果,让H分给大家,她当时心里想着一定要吃最大的那个苹果。但她同时也知道自己必须要拿出孔融让梨的态度,于是最大的先给母亲,然后是父亲,接着是哥哥,最后是姐姐。
剩下俩苹果的时候,因为看起来竟然一样大,她就随便给了姐姐一个,自己拿了一个。她认为自己这样分配,堪称完美。
但没想到的是,母亲并不满意。母亲认为应该让姐姐先挑,既然两个苹果看起来一样大,那就应该让别人先选择,把优先权让给别人,以示尊重和礼貌。而且不仅仅在仪式上要表示礼让,心里还要永远想到别人,永远把别人放在自己之前。
经过多年这样的教育,H成功把自己忽视掉了,似乎随便一个人的感受都比她自己要重要。她想尽办法取悦每一个人,而且尤为害怕麻烦别人,给别人造成困扰。
记得她第一次跟我们聊天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真是麻烦老师了。”
这种无私并不能让她感到快乐,反而让她的心理感到深深的疲惫和扭曲。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一边假装无私地委屈自己,一边又在内心自私地替自己鸣冤;一边屈心逆志地扮演好伴侣、好媳妇,一边忿忿不平地喊着凭什么;一边顺从父母意愿,牺牲付出着,一边又不甘心地痛苦挣扎着。
二、什么是高尚的自私
心理学博士大卫·西伯里在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中提出了“高尚的自私”这一概念,他表示我们应当学会一种更强调自由和自我存在方式的“自私”。
这样才能避免我们沦为一个失去自我只会顺从的可怜虫,又或者成为一个人人都厌恶的“自私鬼”。
毕竟,我们装出来的无私,到最后往往会以最自私的方式爆发:
一直任劳任怨的妻子终于忍无可忍地将茶水倒在看电视的丈夫身上;
一个一直懂事孝顺的媳妇突然和婆婆撕破脸皮,甚至决绝地表示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一直听话的女儿在某一天突然辞职,背着行囊走向远方…….
今天我们强撑的懂事和理解都会为明天更深的不懂事和误解挖下大坑,当所有人不知所措地跌入坑里时,才知道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
2020 年,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研究构建了健康自私的量表,列出了健康自私的表现:
1.有健康的个人界限;
2.有自我照顾的行为,如:冥想、锻炼、健康饮食;
3.有足够且稳定的自尊,不会轻易被他人削弱;
4.可以平衡自己和ta人的需要;
5.会为自己的需求进行争取;
6.经常感到快乐,且不会伤害ta人;
7.虽然经常为ta人付出,但知道什么时候给自己充电;
8.允许自己享受生活;
9.把个人需求放在ta人需求之上,先照顾好自己再照顾ta人。
如果前面的3位朋友,学会健康的自私,那么她们的烦恼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第一位朋友不再为了家和工作牺牲自己,而是选择多进行自我照顾,及时给自己充电。
例如,选择工作轻松的时候,回家搞卫生,或者等到周末的时候,和丈夫两个人一起搞大扫除。不想做饭的时候,点外卖或者吃些简单的饮食,尽量让自己轻松一点。那么自身就不会因为过度消耗自己,而要求丈夫给予自己更多需求,进而导致夫妻之间矛盾加深。
第二位朋友不再为了婆婆,牺牲自己,而是选择先将自己照顾好,再去顾及婆婆的感受。
例如,不为婆婆花那么多钱了,除非自己手里的经济宽裕了。可能这个过程中,婆婆会对自己不满。但在体谅婆婆跟体谅自己产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先体谅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双方矛盾逐渐加深,直至最后崩盘。
第三位朋友不再为了母亲牺牲自己,而是选择和母亲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
例如,和母亲进行一次深度的沟通,告诉母亲,这是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做主。如果这一次谈话,并不能完全改变什么,那就不妨从一些小事开始行动,让母亲明白,她与自己是不同的个体,自己不能一味听从她的安排。同时也让母亲知道,虽然自己不能事事如她意,但是这并不代表自己不爱她。
最后,我想说:请大家勇敢地“自私”一点,正视、尊重自己的需求,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毕竟别人给的爱,是有限的,只有自己给的爱,才是无限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