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是因为想太多了吗?如何减少思维反刍?
现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抑郁也是一种我们普遍出现的情绪。同样,抑郁症患者的群体也是非常地庞大。那么,你知道抑郁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吗?抑郁是因为想太多了吗?如何减少思维反刍呢?一文了解一下!
抑郁是因为想太多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英国心理学家阿德里安曾做过25年的深入研究,他提出忧虑、命运的打击以及消极的想法本身并不会让我们沮丧。而我们之所以会出现抑郁症,就是因为我们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上下了太多的功夫。
简单地来说,就是思维反刍让我们进入抑郁状态的,也就是说,抑郁状态的出现,的确和想太多有关。过度思维反刍的人,可能会每天纠结于一些细小的问题,就拿我们的情绪来说吧。正常人可能会关注到自己的情绪,但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寻求情绪变化的原因。
而习惯于思维反刍的人,便会就“我为什么会情绪低落”“我怎么样才能走出抑郁状态”这类问题反复地纠结。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不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还容易患上如抑郁症、强迫症一类的精神疾病。
那么,既然抑郁是思维反刍导致的,是不是我们少想一点,抑郁症就会好了呢?的确如此,在威尔斯创立的元认知疗法中,就有类似的思路。
研究发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数万个不同的想法,而在这中间,大部分的想法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大脑中自生自灭。然而,思维反刍者的想法却会一直反复地在其大脑中穷思竭虑。
在思维反刍者的大脑中,他们会将那些触发自己产生联想的想法给连贯起来,然后触发更多的联想链条,而随着联想的不断增多,我们的大脑就不堪重负了。这就像一节车厢拖了无数节车厢一样,车厢数量越多,火车前进的速度越慢,等到车厢多到了一定的数量后,它可能连一个小山丘也爬不上去了。
所以,思维反刍之所以会产生抑郁,并不是因为某一个想法而造成的,而是太多杂乱的想法连贯到一起,使得我们的大脑不堪重负,才出现的不适反应。
那么,如何结束思维反刍呢?
对于思维反刍,威尔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元认知疗法的核心,不是要我们对抗或重塑自己的想法,而是要缩短思维反刍的时间。”
也就是说,思维反刍是很难完全杜绝的,但是,倘若我们能将思维反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卡列森认为,导致我们过度思维反刍的原因一般有3个:
1、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反刍
2、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反刍
3、我们相信反刍是有用的。
针对这个问题,卡列森列出了一个限制思维反刍的模型,面对思维反刍,你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方法1:将反刍的时间推迟到“反刍时间”进行,然后在反刍时间前后使用方法2和方法3。
方法2:让这些反刍的想法继续,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活动上去。
方法3:只观察自己的触发性想法,而不是触发性想法产生的一些联想,分析这种触发性想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按照这3个方法去进行,或许会改善你的思维反刍和抑郁状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