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却对家人不好,怎样纠正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我们身边可能会有一些一味迎合他人、忽视自己感受的人,心理学上把这种人叫做讨好型人格。有人说讨好型人格看起来对谁都好,唯独对自己的家人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小编为你分析“讨好型人格却对家人不好”的原因,以及“怎样纠正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一、讨好型人格却对家人不好
1.讨好型人格对家人不好,其原因要从讨好型人格的形成讲起。一般认为,讨好型人格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父母的忽视,或者遭受父母的打骂、指责等。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的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孩子有惩罚与服从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努力避免惩罚,服从他们眼中的权威(大多情况下是自己的父母、老师),于是孩子就学会了讨好父母,因为“只要表现乖,就不会挨打”。
所以当讨好型人格长大以后,明白了自己的人格缺陷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他们就会回家向家人发脾气,对家人不好,“以前我遭受的苦难,都要还给你们”。
2.讨好型人格对家人不好,还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外面隐忍的负面情绪在家里爆发。对于讨好型人格者来说,他们必须通过迎合、讨好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尊重,这让他们感觉非常辛苦。当回到家以后,他们便可以摘下虚假的面具,露出内心的本来面目,因为家人能够安慰他们、理解他们,所以他们会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
这是由于讨好型人格过度重视他人的评价,他们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正向的评价,费尽心力只为了一句外人的肯定,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二、怎样纠正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纠正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很多心理学家指出照顾婴幼儿阶段的孩子除了需要喂奶、换尿布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以外,还需要经常把他们抱起来,拍拍他们的后背、摇晃他们的身体,这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生命中最初的被关爱的感觉。
2.改变孩子对爱的错误认知。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不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这是讨好型人格的真实想法:“我需要你的肯定,所以我讨好你”。而成熟的爱则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意思是只有一个人开始关爱他人,他才能获得更多来自他人的爱。
3.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心理学上看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就能习得父母的习惯、言行举止。所以父母如果想纠正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那么首先就要保持“自尊自强”的态度,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行为。
总而言之,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对家人不好,这是原生家庭的悲剧,原因也出自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纠正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需要父母从自身做起,陪伴孩子,逐步改变孩子对爱的认知。
以上就是关于“讨好型人格却对家人不好,怎样纠正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这两个话题的内容,希望你对讨好型人格的家庭教育能有更深了解。
- 上一篇:同体效应:为什么要和孩子做朋友?
- 下一篇:从小目睹家暴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心理分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