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在心理学中该怎么解释?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技巧?
得寸进尺这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战国时期,秦国宰相范雎为秦昭襄王献下“远交近攻”之策。他让秦昭襄王先与和秦国距离较远的齐国结盟,将临近的国家攻打下来,然后再去攻打远方的齐国。这样一来,秦国的版图就能不断地扩张,打下来一寸便是一寸,打下来是一尺便是一尺,这样秦国就能逐步统一七国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得寸进尺的例子并不少见,那么,它在心理学中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1、得寸进尺的心理学解释
得寸进尺在心理学界有一个专业名词解释,叫作:“登门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前后不协调,就有可能接受别人更大的要求。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接受一个较高难度的要求,因为它费时又费力。但是,对于较小的要求他们就没有那么的排斥。如果对方先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然后再一步步地往上提,他们就会逐渐地接受大的要求。
登门槛效应正是利用了循序渐进的心理,一步步地让对方妥协。那么,在生活中,这种登门槛效应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2、生活中登门槛效应的运用
(1)恋爱中
在恋爱中,登门槛效应应用的很普遍。比如一对陌生的男女想要成为情侣,如果第一次见面男方就向女方提出同居,肯定会被女方当作流氓直接甩掉。而男方如果慢慢地和女方进展关系,两人从朋友开始做起,聊熟了就可能在今后的交往中牵手、搂搂抱抱,最后再同居。
同样是达到了目的,后者的方法却比前者合理得多,这也是应用到了登门槛效应。
(2)人际交往中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果想请对方帮一个大忙,比如想找他借1万块钱,直接找他要一般是要不到的。但是,如果我们先找对方借100块钱,然后第二天就还掉,再提出借200。这样循序渐进,和对方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后,再借1万块钱的成功率就大大增加了。
不仅是借钱,在工作上也是如此,如果领导一开始就要求员工完成承担不了的工作,员工肯定会抱怨,甚至辞职。但是如果让他们慢慢地上手,逐步地适应工作,再一步步地加量,员工一般就不会有抱怨了。
(3)在商业中
在商业贸易中,登门槛效应的运用就更广了。比如在汽车售卖中,经销商答应以较低的价格将汽车卖给顾客,但在新车办理手续时,却提出了一些加价选项。这时候,顾客往往不会有太大的反感,依然会坚持加价买下。但是,倘若经销商一开始就把这些加价的项目算在购车费用中,顾客可能就不会答应。
实际上,登门槛效应就是利用了人们逐渐适应的心理,一步步地提高门槛,这样的技巧要比直接提出高的要求成功率要高得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