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老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老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1、知觉选择性
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我们肯定是带有某种主观意愿的,这时我们就会掉入知觉选择性的陷阱。知觉选择性是知觉特性的一种,是指个体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有意或无意的进行选择加工的现象。受知觉主体的态度、兴趣、期望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定义太长,也可以把知觉选择性简单理解为,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因为我们带有某种主观意愿,所以在做事的时候,我们所能察觉到的信息通常都是符合我们预期的信息,而对那些不符合我们预期的,我们的大脑选择性地将其忽略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而旁观者,因为独立于事情之外,所以他们对事情没有主观意愿,就不会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所以会“旁观者清”。
2、情绪影响
因为当局者的利益与事情挂钩,所以当局者自然会因此而带有情绪。我们知道,人在情绪中的时候,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情绪会干扰我们的决策,所以就会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而旁观者并无利益与事情挂钩,自然就没什么情绪,于是能做到旁观者清。
3、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更有难度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找来一群人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最后统计结果发现,人们对于自身都有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倾向,而对于他人的评价则要客观得多。这个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往往难以认清自己。人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
- 上一篇:曼德拉效应真的可笑吗?
- 下一篇:社会性动物是什么意思?人是社会性动物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