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偏差是什么意思?乐观偏差产生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能更好地解决困难。但是,有一种“盲目的乐观”叫作“乐观偏差”,它是一种认知偏见,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那么,乐观偏差是什么意思?乐观偏差产生原因是什么?一文了解一下!
一、乐观偏差是什么意思?
乐观偏差是一种非理性、过于乐观的想法,它是指,人们通常认为积极的事件更容易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消极的事件更不容易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比如,许多人喜欢去参与抽奖,买福利彩票,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被抽中奖的概率要比别人更大,所以,他们会对“中奖”这件事,抱有一定的乐观偏差。而飞机失事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即使他们新闻报道中看到了一些飞机失事的案例,也认为这种小概率的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乐观偏差具有自动化和无意识的特点,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
1、指向自己的A型乐观偏差
他们认为积极的事件更容易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比如中奖、抢到大红包等。
2、指向他人的B型乐观偏差
他们认为消极的事件更有可能发生在他人的身上,比如疾病和灾难。
二、乐观偏差产生的原因
1、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是指,个体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自己,所以他们更容易产生对自己的盲目自信。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甚至会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比别人更聪明、更优秀、更有魅力。而这种心理就可能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高估,忽视风险,疏于防范。因为对自我盲目的自信,所以可能会产生乐观偏差。
2、聚焦主义
聚焦主义是指,个体全身心关注处于焦点位置事物的相关信息时,就会很少关注那些处于非焦点位置事物相关信息的一种心理倾向。
当他们将自己放在焦点位置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关注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从而缺乏对外界和他人的关注,形成乐观偏差。比如,一个经常熬夜的人,自己的身体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因此就会觉得熬夜对身体没什么影响。
他们更多地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判断,却忽略了客观事实和他人的经验。如果他们将焦点移动到别人的身上,就可能会改变“熬夜不会伤害身体”的认知偏差。
3、解释水平理论
解释水平理论是指,某个事件离自己的心理距离越远,就越可能出现乐观偏差。比如,一名20岁出头的应届毕业生,可能会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充满着担忧,但却可能会对他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等方面出现乐观偏差。
因为这些事离自己的心理距离还有很远,个体不容易获得与事件相关的信息,所以个体的感受和判断可能会与真实状态有着较大的偏离。
4、自我提升理论
自我提升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的,它是人们努力追求自尊的一种心理倾向,其中,自我提升的动机包括了自我提高和自我保护两种机制。
当人们遇到消极事件时,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也会威胁到个体的自尊。人们为了减少这种情绪的产生而进行自我保护,为了提高自尊而进行自我提高,所以便会采用对事件的否定、拒绝或歪曲等防御策略,从而产生乐观偏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