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的人是什么心态?如何解释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在许多社会事件中,你会发现,有些人明明就在受害者的身边,却不愿意向受害者伸出援手,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其他的原因呢?见死不救的人是什么心态?如何解释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这篇文章结合社会心理学实验为你解读。...
在许多社会事件中,你会发现,有些人明明就在受害者的身边,却不愿意向受害者伸出援手,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其他的原因呢?见死不救的人是什么心态?如何解释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这篇文章结合社会心理学实验为你解读。
见死不救的人是什么心态?如何解释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1969年,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参加实验的人,听到隔壁一位女士从椅子上重重摔下来的声音。
结果发现,在场人数会影响到被试帮助他人的意愿。
当只有被试一个人在场时,有将近七成的人会跑过去帮助摔下来的女士。
而当两个陌生人一起在场时,只有四成的人会选择去帮助那位女士。
当一名被试和一名说“不需要帮忙”的实验助手在场时,帮忙的人数则不到一成。
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个人的利他行为会被抑制。而这个效应被称作旁观者效应,又被称作责任分散效应。
人们会觉得“这件事情不是我造成的,反正还有其他人在场,不需要我出手,我先观望下”,而当时间不断地流逝,人们会觉得“这个时候我出去帮忙,会不会不太好,别人会不会质疑我一开始为什么不出场,我还是再等等吧”“大家都不帮,那我不帮也没啥关系,反正错的又不只有我”。
由于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会把救人的责任分散出去,导致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减轻,进而影响到救人的举动。
因此,想要别人帮助到你,你需要尽可能的让他人认识到这件事情和他有关系,让他感受到这是他的责任。
比如,你骑电动车摔倒了,站不起来,你可以针对性的对旁边的路人说:“那位穿蓝色上衣的帅哥,可以过来扶我下吗?谢谢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