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童年经历如何塑造人性?心理学深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20 16:24:31 家庭
社会上的人千姿百态,有落落大方的,也有缩手缩脚的;有光明磊落的,也有鬼头鬼脑的。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社会上的人千姿百态,有落落大方的,也有缩手缩脚的;有光明磊落的,也有鬼头鬼脑的。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心理学上通常认为,人性通常受童年时期经历的影响较大,下面我们便来分析,童年时期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人性的。

1、家庭氛围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氛围,有的家庭氛围宽松,亲子间相处和睦;而有些家庭呢,父母严厉,氛围紧张,于是亲子间疏远。这不同的家庭氛围,就导致了人性的不同。

宽松的家庭,由于孩子可以很清晰感受到父母的爱,所以孩子就有较强的安全感。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个体就很容易形成自信、开朗的性格;而严厉的家庭呢,并非父母对孩子没有关爱,但这种关爱往往隐藏在严肃的面孔之下,孩子难以感受到。于是在孩子的主观视角下,便觉得父母对自己缺乏关爱,从而导致安全感的缺失,自然也就容易形成不自信、退缩、内向的性格。

2、观察模仿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着观察学习的能力。观察学习,即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

这种能力会对人性的形成,造成巨大的影响。心理学上有个实验表明,孩子仅仅通过观察成人的攻击性行为,便会有着更强的攻击欲望,从而表露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绝大多数人成长的最开始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下的,所以父母就往往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观察学习的对象。我们会通过观察,来学习父母的一举一动。因为那时的我们,还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好的坏的都会学习。随着这种观察学习不断发挥作用,人性也在这过程中慢慢形成。当然,个体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遇到的人,也会让个体产生观察学习的行为。只不过他们对个体的影响,没有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大罢了。

3、社会交往的影响

童年时期的人们,心智不成熟,所以在社会交往中的种种遭遇,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人性的形成。

例如,有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于是老师、同学们都对他有着很多的赞扬。赞扬在我们的观念中,往往是一件对个体有帮助的行为。但我们要意识到,赞扬也有着它消极的一面。过多的赞扬,会导致身处褒奖中心的人认不清自己,盲目自大,从而变得目空一切。这种影响,成年人尚且难以抵抗,更何况是心智还远未成熟的孩子呢?于是,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逐渐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确实很厉害。

又比如,有一个内向的孩子,他不好意思和同学们讲话。久而久之,同学们就开始疏远这个闷闷的孩子。这种疏远,就会导致被疏远的人怀疑自己。为什么他们不和我玩?是不是我是个异类?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之下,个体就会变得脆弱、敏感以及多疑。

童年时期,正是人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们在孩子们的童年时期,务必要留心孩子的心理状况。这样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家长们就可以及时帮其解决,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深远的消极影响。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