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亲的爱抚对婴儿很重要?——来自恒河猴实验的启示
一、心理学家哈洛与他的恒河猴实验
哈洛将刚出生的恒河猴与它的母亲分离,并为幼猴们设计了专门的笼子,这个笼子被取名为“绝望之坑”(pit of despair),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个笼子将刚出生的幼猴们孤立起来,它们不曾见过同伴,更不会见到自己的母亲。
哈洛首先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准备了两个道具母猴,它们没有表情,仅仅只是两个铁丝人偶,其中一个被罩上了绒布,被称为“绒布妈妈”,而另一个则是胸前装上了喂奶装置,叫做“铁丝妈妈”。令人讶异的是,与俗语“有奶便是娘”恰恰相反,幼猴只有在感到饥饿时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奶,其他时候都紧紧依靠在绒布妈妈身上。
后来哈洛又在笼子中放了诸如敲鼓的熊玩偶,会动的巨大蜘蛛玩具,发现在幼猴受到惊吓时,第一反应也依然是寻找绒布妈妈紧紧依靠。于是哈洛将绒布妈妈移到隔壁笼子,只在原来的笼子里留下铁丝妈妈和吓人的玩偶,当幼猴受到惊吓后,它依然没有选择铁丝妈妈,而是趴在笼子的缝隙,眼巴巴地望着另一头的绒布妈妈。
实验另一阶段,哈洛给绒布妈妈装上了尖刺、铁丝网等装置,这些装置将会推开幼猴,但尽管如此,在尖刺或者铁丝网收回以后,幼猴依然会回去依恋的抱住绒布妈妈。
在这些基础上,哈洛再次改进实验,他给绒布妈妈装上了摇摆装置,使绒布妈妈可以动起来,另外也保证幼猴每天有一个半小时与同伴相处,这样养育下的幼猴基本正常长大了,与别的猴子没有很大的区别。
二、恒河猴实验结果
在当时的环境下,心理学界是对“爱”这一概念嗤之以鼻的,心理学努力向科学靠拢,而“爱”这个概念复杂、模糊且不可证,此时大多数的育儿观点多为行为主义式的或者靠近行为主义。而恒河猴实验正如大家所批评的那样是极其残忍且不人道的,在“绝望之坑”长大的幼猴,长大后都出现了自闭、自残行为,它们无法融入集体,有强烈的攻击性,有的甚至回到集体后绝食而亡。但这一实验却有力的反驳了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式的儿童教育法。
哈洛根据恒河猴实验证明了爱对于灵长类动物成长的重要性,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
三、恒河猴实验对于父母育儿的启示
恒河猴是与人类相似度达到94%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它和人类存在着近亲关系,所以恒河猴实验结果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父母对于孩子的喂养不能仅仅只是保证他们的温饱,也应该有情感的付出,而母亲对于婴儿的抚慰和接触对于婴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一个充满父母关爱的家庭中,孩子才能健康、顺利的长大成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