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莫扎特效应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吗?

发布时间:2021-08-19 17:51:33 家庭
莫扎特效应,指的是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莫扎特效应,指的是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

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斯彻与加州大学的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音乐和空间推理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为此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将36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分为三组,设置自变量为: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通俗音乐、无音乐,实验方法是单纯欣赏。在被试欣赏音乐十分钟后,要求被试进行量表测验,测验结果发现听了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的测验成绩比其他组显著要好,但这种增益效果只维持了10-15分钟。罗斯彻还认为如果经常给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或类似的音乐)会永久性地提高这种能力并影响终生。

这种神奇的效应在提出的当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毕竟只听听音乐,就可以让人变聪明的好事没有人会拒绝。很快,各大唱片商店里的有关莫扎特音乐的CD就被抢售一空。

理论解释

音乐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取某种情绪体验,节奏平稳、旋律和谐的音乐激发正性情绪,反之则会产生负性情绪。而正性情绪又可以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这就是“莫扎特效应”的理论解释所在。

争议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科学家对此提出质疑。比如,1999年,哈佛大学教授查伯里斯在总结众多实验结果基础上认为,莫扎特效应是微小的,而且这一微小的效应完全可基于右脑“愉悦刺激”作用进行简单的解释,并非一定源于智商或推理能力的变化。而目前国际主流观点则认为,莫扎特效应是谬误的,因为更多实验证明不存在这个效应。不过莫扎特效应到底是真是假,还得留给时间来证明了。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