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为什么害怕拒绝别人?

发布时间:2021-09-09 17:21:25 家庭
网友自述有个朋友经常找他借车,他自己内心不太乐意借给这位朋友但因担心直接拒绝朋友会影响关系而不敢直接表达出来。导致他自己每天开车回家都觉得压力很大,担心朋友又来找他。车是自己的,不乐意不借就行了,可为什么对于有些人来说拒绝这么难呢?...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身边遇到过很多这样的“老好人”,为了维持某一段关系,当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时,不会勇敢的说“不”,害怕拒绝别人。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网友自述有个朋友经常找他借车,他自己内心不太乐意借给这位朋友但因担心直接拒绝朋友会影响关系而不敢直接表达出来。导致他自己每天开车回家都觉得压力很大,担心朋友又来找他。车是自己的,不乐意不借就行了,可为什么对于有些人来说拒绝这么难呢?

背影

首先,大多数时候,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痛”,都和“拒绝”有关。无论是“拒绝别人”还是“被别人拒绝”,都会给个体带来一种强烈的内心体验。在大家耳濡目染的传统思想文化中,从一开始大部分人就被教育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同时还对那些违背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批判。这些在他们的成长人格中形成了较为稳定刻板的做人标准。当他们刻板遵守“乐于助人,甘于奉献”而不知灵活变通时,“拒绝别人”成为了他们内心道德经上的耻辱柱,进而陷入了“自我感动”的怪圈。为了保护他们那厚重而脆弱的自尊心,他们不愿也不敢拒绝别人。

其次,害怕拒绝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害怕表达真实的自己。当个体还很小时,总是能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不想给他吃”“我不准他动我的东西”“我不让他玩我的玩具”……

后来,在某天下午,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向妈妈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妈妈能够周六带自己去公园玩。妈妈当即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只想着出去玩,我每天都要辛苦赚钱补贴家用,周六没有时间带你去,你周六在家好好写作业。最终孩子放弃了周末去公园玩的念头,待在家里写作业。对于妈妈来说,用一个合理的理由来拒绝孩子的请求无可厚非。而批判性的语言和裹挟在理由中的拒绝使孩子意识到:我被妈妈拒绝是因为我不懂事,是我的原因。就这样,被拒绝一次,两次,三次…孩子越来越不愿也不敢表达自己。

正如Romero Canyas 所认为的那样:个体在早期成长中的拒绝经验会使他们形成一种对他人会拒绝自己的焦虑预期。也就是说在早期成长阶段被拒绝次数越多的人,越害怕别人拒绝自己,同时对拒绝的敏感性也会提高。不管是被别人拒绝还是拒绝别人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后,英国心理治疗师雅基▪马森在他的著作《可爱的诅咒》中曾明确表示,如果一个人不拒绝别人,是因为拒绝他人会让自己感到内疚,即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愧对他人,这类人属于圣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种被动的心理倾向和态度倾向。

他们以为不拒绝就不会有伤害,实际上,错误的接受比拒绝本身对人的伤害更大。这不仅会伤害别人,同时也会伤害自己。所以,需要拒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勇敢地说“不”,关系并不会因为你真诚且不含敌意的拒绝而受到影响。相反,可能还会因此收获一段更舒适的关系和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