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其形成原因?

发布时间:2021-09-10 11:29:34 家庭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等,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等,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生活中,关于晕轮效应的体现随处可见。例如粉丝和偶像的关系,粉丝由于对偶像的喜爱,所以对偶像的一切都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因为偶像优秀的外表,或是令人惊艳的才华,就认为偶像的一切,包括性格、人品也都是最好的。所以,每当偶像出现人设崩塌的时候,粉丝们才会如此的震惊和不敢置信。又比如某个人可能在一些领域极其优秀,比如说学习很好。旁人就容易认为他做其他事情也会做得很好。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这件事做得好未必其他事也做得好。

晕轮效应的特征

概括起来,晕轮效应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遮掩性

有时我们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于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这样势必会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于是,我们往往由于对一个印象较好而对他的其他缺点视而不见,由于对一个人印象欠佳而忽视其其他优点等。

表面性

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知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所带来的选择性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

弥漫性

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晕轮效应弥散的体现。


相关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实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多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形成原因

1、知觉整体性

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的整体性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知觉整体性作用,我们知觉客观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用不着逐一地知觉每个个别属性了。

2、内隐人格理论

对人知觉时的晕轮效应,还在于内隐人格理论的作用。人的有些品质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人们既可从外表知觉内心,又可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上。这样就产生了晕轮效应。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