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的孩子的3种心理
离家出走指在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因与其他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因其他原因而离开家的一种行为。据调查,每年差不多有100万左右的孩子离家出走,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年龄已经从平均年龄16岁下降至15岁,而且有38%的孩子年龄低于14岁。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聊聊离家出走的孩子的心理。
一、拆屋效应
心理学上的拆屋效应指的是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那么这个小的、少的要求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拆屋效应起源于鲁迅先生于1927年在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所写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原文是: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这种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很多孩子因为父母不满足自己的某些要求而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正是利用了拆屋效应。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希望父母给自己买一个游戏机,但是父母担心孩子会因为游戏机影响学业而拒绝了孩子这一要求,孩子选择离家出走。
孩子离家出走以后,把父母急坏了。而后孩子安全地回来以后,父母反倒会答应孩子购买游戏机的请求。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离家出走的行为就相当于“拆屋”,是父母没有办法接受,也不希望再发生的结果;孩子之前想买游戏机的行为就相当于“开天窗”,虽然之前难以接受,但是相当于离家出走来说就显得可以接受了。
因此,有些孩子离家出走的心理是利用拆屋效应来帮助自己达成某种原本不被接纳的诉求。
二、孩子心理压力大,担心如果父母知情会责备自己
有些孩子之所以离家出走,是因为担心父母知道自己的某些事情以后会责骂自己,而这些事情本身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一时无法调节以后便选择离家出走,此时的离家出走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一个求救信号。
比如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而被威胁不能告诉父母,孩子在期末考试中考得很差而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再加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连接建立的不是特别好,那么孩子极有可能因为害怕告诉父母自己被欺凌的事情以后,父母非但不理解还会责怪他为什么在学校没有好好念书反而和同学没有处好关系或者是看到孩子糟糕的成绩单以后暴跳如雷。
因此,他们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同时这也在告诉父母自己需要多一些的关爱和支持,需要父母的理解,否则他们只能逃避。
三、家庭内部不和谐,孩子的心理受伤
家庭是孩子经常生活的地方,是孩子成长的避风港。父母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家庭温馨稳定的氛围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如果家庭内部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孩子在这个家庭里会感到缺乏安全感,甚至会胡思乱性,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父母争吵。他们变得不愿意待在家里,继而离家出走。
以上便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几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