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健全人格的标准是什么?健全的人格的八个标准
不健康的人格可能会导致个体做出异常行为,甚至可能导致人格障碍,损害他人、集体的利益,为了避免不健康的人格,我们就要了解健全人格是什么样的。这篇文章就告诉你:心理学健全人格的标准是什么?健全的人格的八个标准。
心理学健全人格的标准是什么?健全的人格的八个标准
1、性格稳定
心理学上的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现实态度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简单来说,性格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相对稳定的,不过也具有可塑性。
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根据力比多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即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外向和内向。性格稳定,意思就是说外倾和内倾是基本盘几乎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一个人由外向变得内向,那可能说明他的人格发展遇到了问题。
2、人格稳定
心理学上的人格讲的是一个人的个性特质,人格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总和,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人格也是稳定的,如果人格发生较大改变,可能说明人格不健全。
人格特质理论是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的关于人格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首要特质就是他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首要特质会影响人的全部活动的所有方面。如果一个人的首要特质的稳定的,那么可能说明他的人格是稳定的、健全的。
3、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也可以看作是健全人格的标准,不过情绪稳定是一种相对状态,而不是绝对状态。因为从心理学上的情绪是容易发生变化的,我们可能会因为看了一场电影而感动流泪,也可能因为吃到美食而欢欣雀跃。
所以情绪的稳定应该从长期来观察,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情绪失控,那么就可以说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他的人格是健全的。
4、责任感强
责任感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可能会在各方面暴露出他的问题,比如不能遵纪守法、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不能使自己的家人朋友感到幸福等。
所以健全的人格应该包括强烈的责任感,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去完成行动,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5、思维开放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和脑内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的过程,思维涉及到所有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比如从智力品质来分,可以分为再现思维、创造思维;从思维形态上,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如果思维是开放的,那么就能顺利地完成认知活动,这是人格健全的表现,而如果思维是封闭的,那就无法正常进行认知,这说明人格可能存在障碍。
总之,心理学健全人格的标准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定义,虽然没有达到健全人格的八个标准那么多,但是已经足够我们从专业角度判断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