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2022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13岁的初中生因班主任语音家访跳楼身亡。
2022年4月15日,信阳市六高一名高二男生跳楼身亡。
2022年9月22日,临澧一中高一学生两名男生凌晨因学业压力大跳楼身亡。
2022年11月4日,湖北郧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男生因被老师批评跳楼身亡。
2022年11月30日,哈尔滨高二男生留纸条称太累了跳楼身亡。
2023年4月4日,张家界天门山4名年年轻人留有遗书,先服毒后跳崖自杀。
……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 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 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6.8%,其中抑郁症为 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青少年正是风华正茂、豆蔻年华的时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他们为什么不珍惜生命,经受不住挫折呢。是教育上的缺失,还是孩子们内心太脆弱。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批稻草又是什么呢?
降低青少年抑郁率和减少自杀,是当前刻不容缓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这些新闻的报道,得到的却是许多家长的质疑:- “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怎么就想不开自杀了?”
-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经常挨打挨骂,也没有动不动寻死觅活的?
- 父母给的爱已经很多了,孩子反而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各行各业都在卷,就连孩子的学习,很多父母,也不得不卷,但是,很多父母是以爱之名,让孩子服从父母的安排,不管孩子的兴趣到底在哪里,父母只会给孩子报他们认为有用的、合适的兴趣班、补习班,严格规定孩子的事件: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玩耍。
如果孩子不听话,就是叛逆,父母要么批评、恐吓、甚至打骂,最后还得说一句:“我这都是为你好。”
父母把孩子弄成一个“空心人”,孩子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现在孩子物质得到了满足,但是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了,而压力的来源主要源自焦虑的父母。现在的孩子从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进校,一直学习到下午五点半,晚上还要写作业,家长布置的习题,试卷等,要写到很晚。周六、周日也不让孩子进行的玩耍,休息,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培训班,孩子永远有写不完的作业和试卷。偶尔空闲了也不能自由支配,一切要听父母安排。孩子每天的事件都被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这种常年无休的高压学习状态,有几个孩子是轻松的,开心的,快乐的呢?哲学家周国平说过:“中国家长的焦虑,是压在孩子心灵上最沉重的负担。”有这样一段对话,是音乐家本杰明桑德指导一个中国小女孩拉小提琴。本杰明在女孩身旁一边婉转哼唱,一边激昂地挥手指挥,女孩却不为所动,始终目不转睛盯着手指,按流程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演奏,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本杰明问女孩需要看着手指才能演奏吗?女孩摇了摇头。本杰明让女孩表演热烈一些,用心体会歌曲中的温暖,女孩还是面无表情,直到本杰明带着女孩蹦蹦跳跳,女孩才露出些许微笑。演奏结束后,本杰明问女孩妈妈:“你觉得她漂亮吗?”妈妈:“我不觉得她漂亮。”本杰明:“你觉得她小提琴拉得好吗?”妈妈:“不好。”紧接着,本杰明对妈妈说:“你的担忧,正在她的身上蔓延…”因为母亲的担心,小女孩也会成长为一个忧虑的人,而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母亲担心她练习不够,功课做得不好,进不了好的学校,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情绪,正在扼杀孩子现在的快乐。03过去的孩子有更多的宣泄途径一位退休的老校就曾经这样说过:“其实过去的孩子压力也不小的,但事他们基本上都有发泄的出口,去外面疯跑着玩,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时间和空间都被严重压缩了,以至于很多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无处发泄,负面的情绪会被无限放大,心理上就会更加脆弱。”心理之所以会有疾病,是因为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发泄,积攒太多而成病,可以用一个词:积劳成疾。这不是孩子无病呻吟,如果孩子情绪低落,或者脾气暴躁,请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孩子心理生病了,需要父母的重视和呵护。以前的孩子除了上学做些什么呢?那些年,孩子们放学后:以前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玩具,没有那么多培训班,但他们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肆意地奔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玩跳绳,踢毽子,跳房子,木头人,骑马打仗等各种自创的游戏……不要小看这些宣泄的方式,虽然说心理有问题找心理咨询师聊天是一种疗愈,但是运动、音乐、玩耍其实都可以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疗愈方式。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如何表达情绪,发泄情绪的方式。现在的孩子没有情绪发泄的出口,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就慢慢转而对内攻击,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焦虑,脾气暴躁等行为。可以这么说,童年缺少玩耍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04和谐的亲子关系是疗愈孩子的关键很多父母来做咨询,说孩子上初中,高中以后像变了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不爱和父母说话,放学回家经常关着房门,和父母没有任何沟通。别说给孩子建议,进入孩子的心里面,连孩子的房门都进不去。我们要知道,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0-6岁,是孩子主动亲近父母的时期;6-9岁,孩子在慢慢培养自我意识;9-12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想通过“远离父母”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维护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和父母倾诉的好习惯,育儿路上即使需要升级打怪,但相对来说,父母孩子一条心,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但是,如果亲子关系出现了裂痕,甚至一些问题,这就阻断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链接,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会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出现心理出现问题,育儿就会越来越辛苦,父母和孩子都会出现很多内耗。那么,父母怎么培养出内心健康而又强大的孩子呢?——首先是给孩子有效的陪伴,这也是行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核心。有效陪伴,有一个“123理论”:1次;20分钟;3件事情。父母至少每天安排1次,每次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聊天/陪孩子想玩的游戏”,短短20分钟,父母放下手机,把一颗心全身心地放在孩子身上,真正和孩子链接上。不同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但问题本身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有机会帮孩子把“问题”变成进步的机会。孩子自然就能够心理健康地快乐成长。05培养孩子规律的运动习惯除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多给孩子一些游戏时间外,培养孩子运动习惯也非常重要。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庭太宠爱。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可以培养孩子学会这两种运动:一是跑步;跑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身体好,心情好,自然状态也容易好。二是游泳;父母可以在游泳的时候做这样一个训练:当孩子呛水的时候,父母问孩子:“你害怕吗?”孩子肯定会说:“害怕。”父母一定要适时地引导:“是的,呛水是很让人害怕,但你一定要记住刚才的感觉,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你敢扑腾,就一定会没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孩子,困难是人生常态,没什么大不了,人生贵在折腾。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强大的内心,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帮助消除疲劳感、缓解解丫,让人心情愉悦。不仅有助于摆脱负面情绪,让人变得积极乐观,还会让大脑注意力更集中,精力充沛。同时,研究还特别发现:“在绿色自然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可见,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到户外运动也是非常好的促进孩子内心健康的亲子活动。什么是一个孩子真正幸福的童年呢?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好好长身体;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在地疯跑、愉快地运动、投入地观察自然万物、和小伙伴玩游戏、或者只是默默地放空、发呆……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每天兴致勃勃,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激发出内在生命力。快乐其实很简单,健康的心理从小抓起,孩子一定会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 关爱青少年,关爱家庭,旨在为3-18岁青少年的学习、心理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几个好朋友一起跳房子;三五成群捉鱼捉虾;爬高上低不停歇;在空旷的地方追逐打闹;一根跳绳玩半天;把抢着喝自来水当乐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