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变成了排斥、表面上厌烦,内心实则是喜欢
青春偶像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帅气的男主角和长相一般的女主角的第一次碰面总是会令双方陷入囧境,气氛尴尬,彼此相互讨厌。
这样的安排是剧情的需要,也更符合观众们的胃口。
男主角是喜欢女主角的,但偏偏会紧扣对方的缺点或失误加以放大和批评。以前虽不知剧情为何得这样安排,但故事的反转令整部剧达到了新的高度。如果站在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解读的话,应该是这么解释:男生表面上厌烦女生的婆婆妈妈,内心实则是喜欢的,只是男生现阶段的能力无法应对和驾驭自己的欲望,所以不仅对自己的欲望视而不见,还把欲望变成了排斥。当然,这样的解释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反向形成。是人们常见的防御机制之一。
人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能长时间存活在地球上,有他独特的天赋与能力,比如自愈能力,学习和模仿能力,以及生育能力。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各个节点的突破,也就意味着解决难题能带给我们新的能力。这或许是大自然和人类共享的智慧。
在发展新能力之前,我们碰到困难的无意识选择大多是类似于逃离和躲避这样的防御机制。
比如在平常生活中:
不想经过一段很臭很脏的小路,宁愿多绕一公里也没关系;
衣服脏了,就把衣服丢到沙发或其他角落里,眼不见为净;
有一群蚊子在面前飞来飞去,就快速绕开它们,连大气都不喘。
比如在关系中:
和男/女朋友吵架了,关系紧张,气氛低沉,情绪低落,于是选择躲避到闹市中,寻欢作乐。
和父母发生争执,因此感到愧疚,但缺失适当的情绪表达和羞于情感表露,最终把愧疚置换成愤怒和抑郁,伤害父母也攻击自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时候,我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还是自己本来就是如此。这些行为模式对我们造成了持续性困扰。更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空间,会重复出现这些行为模式,总感觉冥冥之中被安排了。当然,逃避并不总是不好的,面对突发状况时它能帮助我们幸免于难,赢得时间做出成熟的应对策略。
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防御机制,退行。
人的成长意味着各种能力的增加,以及人格的完善。而退行是跟成长相反的方向,在退行中削弱甚至丧失,人格变得虚弱和不完整。
人为什么会退行?
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有它的好处。比如,一个成年人通过阉割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依附于父母生存,这样他就不用去面对辛苦的劳作和不够强大所产生的羞愧。同样,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反过来也能形成退行机制,父母通过使自己生病的方式来获得子女的照顾与陪伴,这也是退行的好处。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是癔症,常见于偏远地区或社会文明程度不足的地方。
中国人有集体退行的趋势。比如,我们喜欢抽烟、吃辣椒或嚼槟榔,以及能刺激口腔的食物。这使得我们回到了依赖期。
在孩子的教育中,也会出现退行的现象。
比如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来说,专注力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很多孩子的专注力被损害了。当父母要求孩子专注的时候,就已经在确定无疑地损害孩子的专注力。理解这一点并不难,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他人的高压下要你专注于某一件事,你专注的可能是压力本身而非需要专注的事。更重要的是,被外界要求专注会使人产生一种服从之后的屈辱感,这会极大的削弱关注的品质。专注力是人格独立的副产品。
这些防御机制是我们在长时间与世界碰撞后的产物,是经验也是技能。但太多或太厚的防御会隔离我们身体与情感的链接,这时的防御不仅无法保护我们,反而会使我们不堪重负。
学心理学有一非常大的好处是,给自己换身新的装备。把小时候保护我们长大,现在却阻碍我们发展的防御换成能灵活适应我们成熟心理的防御,这样的提升是生命质量的提升,不仅肉体满足了成年人的标准,同样心理的成熟度也达标了,身心合一的状态才是拥有幸福生活的保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