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度补偿?
要了解过度补偿是什么,首先就要明白心理学中补偿作用的概念。补偿作用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
而过度补偿是补偿作用中的一种,又可以称为过度代偿,对于过度补偿,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大致可以理解为指人们有所缺陷或缺失时,不仅要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以达到正常的补偿,同时还努力使自己补偿的结果超越普通人,使之成为一种优势。过度补偿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1、成功的过度补偿和失败的过度补偿
这是依据过度补偿的结果来划分的,成功的过度补偿的结果是积极的,建立在人们对自己、他人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比如一个孩子小时候手指不灵活,导致他写字画画都比别人慢,且都没有别人好,经过努力的练习,他反而画画、写字水平远超同龄人。而失败的过度补偿指的是个体没有对自己、对他人形成正确的认识,形成一种不正常的过度补偿心理,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最终只有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来消除自卑感。比如一个人家庭贫困,他通过个人努力成为了一个官员,但随后就开始徇私枉法,侵占百姓的财产等。
2、主动的过度补偿和被动的过度补偿
根据过度补偿的来源,可以分为主动的过度补偿和被动的过度补偿。主动的过度补偿指的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主动进行的过度补偿,比如美国总统林肯,他出生低微且相貌丑陋,为了弥补自身缺陷,他努力学习,克服知识贫乏,在学识上超过了大多数人,最后成为了美国总统。被动的过度补偿指的是个体没有主动要求过度补偿,而是他人将过度补偿加于个体身上,目的是为了完成他人的愿望或弥补他人的缺憾,比如说一些父母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贫苦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以后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
过度补偿带来的启示
1、在家庭教育中,过度补偿屡见不鲜,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或者即使孩子不喜欢家长也会强行要求他们参加一些家长认为十分有用的技能等等,这可能会导致孩子身心负担加重,学习上也缺乏主动性,和父母的沟通也会出现问题。
2、在人际关系中也有过度补偿的身影,比如一个人觉得自己长相、学识都不及同龄人,深感自卑,那么他在人际关系中,很有可能就会刻意迎合别人、讨好别人,即使这些行为违背了他自己的心意也在所不惜,有些时候,这一过于低姿态的对待别人,反而更受不到尊重,加深了此人的自卑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