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心理之家,本站系行业网站,有任何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在线咨询!

心理之家

首页 > 心理知识 > 家庭

家庭

为什么会出现家暴?

发布时间:2021-09-14 17:37:48 家庭
什么是家暴?家暴是家庭暴力的简称,是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等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前段时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起因是他的前妻曝光了李阳家暴女儿李娜的视频。这已经不是李阳第一次因为家暴登上新闻热搜了,早在10年前,李阳就曾因为前妻Kim在网络上揭露他的家暴行径一时之间从风光无两的“英语教父”沦为众人唏嘘的“家庭暴徒”。只是这次,被施暴者不再是他的前妻Kim,还是他的二女儿李娜。

什么是家暴?家暴是家庭暴力的简称,是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等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暴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仅发生在夫妻、伴侣之间。实际上,很多家庭间的行为,比如父母对子女,或者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施暴也属于家庭暴力。由此可见,家暴行为并不少见。为什么家暴行为会发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对家暴做一个心理分析。

一、家庭中有暴力传统或关系不良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所主张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学习来说很重要,学习者的行为是根据环境刺激所做出的的反应,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都是刺激和反应间联结的建立。我们不难知道,暴力是很有可能通过行为学习和模仿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的。如果施暴者在孩童时期曾经目睹过暴力现场或遭受过暴力对待,这会在他们内心产生某种创伤体验并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重复类似的场景,继而逐渐出现暴力倾向。同时,如果家庭氛围很差,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敌对,家庭内部没有良性沟通,在这种关系不良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更有可能称为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

二、 长期低自尊,感到自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谢丽丽认为,基因遗传,个体早期接受的严厉的教养方式,父母或者主要抚养人简单粗暴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导致一个人过度自卑或者是自卑与自负交织的复杂人格。在这类人看来,自尊心是最重要的,甚至高于生命。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而他们处理挫折的方式是用暴力来“证明”自己,将拳头伸向身边的人(安全的对象)。研究发现,性功能缺失或性障碍人群称为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可能性更高。

三、 控制欲强,害怕失控

在儿童教育领域,儿童教育学者常呼吁家长要通过多观察孩子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来读懂孩子真正想要告诉父母的信息。比如孩子刚进幼儿园总喜欢打人、咬人这可能是想告诉父母自己在新的环境没有安全感,安全感建立的不够。所以一有小朋友靠近自己,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攻击别人,出现打人咬人的情况。同理,我们在分析家暴时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家暴一般发生在施暴者和受虐者发生口角、冲突或者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当施暴者发现受虐者并不听从自己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对局势失控的恐惧感。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恐惧,施暴者往往会通过暴力行为来控制受虐者,从而获得主导权和控制权。

四、 社会性别

施暴者的人格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塑造了男性的优势心理。男性追求“阳刚之气”“勇猛”,社会文化支持男性的优势地位,允许他们用力量解决问题。而女性被鼓励追求“阴柔之气”“娇弱”,社会文化默许女性服从男性的支配。这种文化实际上等同于也默许了男性对女性的攻击。当男性有强烈的大男子主义时,很容易发展成家庭中的施暴者。

家暴不是简单的家庭事务,面对家暴,我们一定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

未成年人禁止访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