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费主义心理
看了最新一季脱口秀大会,呼兰最新一期的脱口秀主题特别有意思,说的是消费主义。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呼兰金句频出,说消费主义通俗的来说就是把成本一块钱的商品赋予两块钱的意义,再用三块钱的价格将东西的卖出。经济学内行听了呼兰的解读都赞叹不已。
什么是消费主义?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消费主义的,所谓的消费主义就是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社会大多数人的多数行为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但其原则和方式仍只是消费主义大概念中的一个细分。
昨天,苹果公司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新一代iphone13,iphone 13 mini,iphone13 pro,iphone 13 pro max等4款机型,早在发布会开始之前,iphone 13 的新闻早已铺垫盖地。想起前几年苹果新品预售时,苹果专卖店门前从凌晨开始排队的长龙。今年的iphone 13首发5999起,比去年低了好几百,不难预料出大家挤破门槛抢购的画面吧。朋友兴冲冲地和我说,这谁还去买12啊现在,13不香吗?我想13香不香还真不知道,但消费主义闻起来挺香。好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消费主义。
说到消费主义,不可避免的要谈到消费。其实消费在成为一种被社会所接受的观念和集体无意识行为之前,得有一个思想基础,就是人们得相信买买买比不买好,人们才有勇气有信心去买。这个思想就来源于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宗教大论战。
在这之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宗教的统治,大多数的宗教都主张这一世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换来下一世的享乐。奢侈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此时,一种新的思潮出现了,新思潮反对宗教派的观点,他们崇尚自由、欲望以及消费。亚当▪斯密便是这一新思潮的先驱,他在《国富论》中明确指出:消费是顺应欲望的,让人舒服的,同时还能创造工作。商业有利于道德和法律的建树,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互相依赖,法律有其用武之地。一切欣欣向荣,并且易于管理。这一思想基础的出现,也和当时世界工业革命的大背景有关。
在当前的消费中,消费者在挑选某类商品时,往往是在几个种类中进行选择。我们认为的我们主动去买的商品,其实是因为商品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到我们这里。比如电视购物节目、海报、宣传单页、广告、明星代言,平台直播等等。消费者只不过是在这些选择当中,去挑选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
人们看起来好像有很多选择,马丁靴或是骑士靴,水桶包或是马鞍包,蜜桃妆容或是裸妆,大波浪或是内扣……巴黎世家、爱马仕、香奈儿给你推荐最好的,最经典的,最时髦的,还有海澜之家给你选最实惠的,有这么多的选项给你选择,你可以自由挑选。但是,这一切的消费与自由无关。
因为在消费的这个过程当中,商品和消费者本身都已经成为消费社会的产品了。你可以挑选各种鞋靴,但是没有权利选择小时候穿的草鞋,因为有人告诉你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你出现在重要场合要穿戴得体,画上合适的妆容,因为有人告诉你这样做才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某宝、某东或是某音上的自由选择都是被某种社会符号控制的虚假自由。
在当今社会,没有人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完全不消费。我们需要做的也许不是表明立场:支持或是反对,我们需要的是反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