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是一种什么心理?
道德绑架,近年来经常被提及的一个词语。顾名思义,道德绑架就是利用道德准则进行绑架,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道德当做手中利剑,对他人的行为指指点点,甚至于强迫他人放弃其主观意愿,按照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来行事的现象。
最近,电影《长津湖》的热度居高不下,票房已在中国影史票房榜上居于前列。于是主演吴京,又被道德绑架了!这些实施道德绑架行为的人提出的观点是:吴京赚取了“爱国红利”,理应将票房收入捐出!这样的观点,荒谬至极!
除开像吴京这样的名人会遭遇到道德绑架外,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能碰到道德绑架的现象。例如你工作了一天很疲惫,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就找了个位置坐下,结果刚坐下就听到旁边有个坐着的人说:“这么年轻也不知道给别人让座,真没公德心!”又比如,你下班很晚,想着先点个外卖回家就能吃上饭,结果外卖比预计超时了一个多小时了,连一个电话都没有。你打电话询问时,外卖小哥还态度强硬:“我手上有很多单!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的!你不能体谅一下?”
这些行为,虽说如果置之不理,其实也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不了什么影响。但正如一句歇后语所说,这样的行为就像蛤蟆爬在脚面上——不咬人,恶心人。偶尔一次还好,可若常常碰见,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烦心事。为什么有些人会道德绑架别人呢?他们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网上有句话:道德绑架,非蠢即坏。这句话,说出了道德绑架的两种情形。
1、“道德圣人”
这一类进行道德绑架的人,他们真心觉得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正义行为。他们不仅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反而认为自己在伸张正义、仗义执言。所以他们一遇到抵抗,表现得尤为激动,想动用所有力量来驳倒这个“没道德的人”。这样的心理,其实源于人格结构中超我的过于强大。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超我代表着道德化的自我,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遵循道德原则,对人类的欲望进行限制。原本正常的超我,限制着本我的欲望,让个体能够在社会上和平相处。可是,如果超我过于强大,就会使得个体对道德准则地过分强调,使得本我的正常宣泄都难以进行。当个体拥有过强的超我时,他不仅对自己严加束缚,且看待他人他事,也会用自己这份过度的道德标准,于是就出现了道德绑架行为。
2、自私心理
除开上面那类“道德圣人”,这类人的心理就容易理解多了。他们就是出于见不得别人好,以及为自己谋利益的心理来进行道德绑架的。例如看到吴京主演的票房高了,就要吴京把获取的应得利益捐出去;又比如说你不给老人让座是不道德,于是你让座了他就不用起来了。这种心理,是典型的自私自利心理,应该强烈谴责。
关于道德绑架,电影《驴得水》里有句话说的很好:“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道德,自古以来便是用来律己的,用以律人的那个叫作法律。所以,对于那些喜欢道德绑架别人的人,让我们来大声喊出:“管好你自己!”
- 上一篇:为什么爱好变成工作后便不再爱好?
- 下一篇:躺平是一种什么心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