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爱情心理学三个定律
爱情是一个非常古老而神秘的话题,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的关注。他们通过对它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许多的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那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爱情心理学又有哪三个定律?
一、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1.爱情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情侣们接触的次数,亲密关系的发展可分为刺激、价值和角色三阶段。其中刺激阶段是指两个人第一次交往的时候,一般会被对方的外貌所吸引。而价值阶段是指双方交往2-7次后,会发现彼此的价值观是否相似。而角色阶段是指第八次以后的交往,两个人会了解彼此对恋人的心理期待,然后出现角色扮演的现象。
2.爱情分类理论
该理论把爱情分成四类:一是依恋:喜欢亲近年龄更大、更强壮、更聪明的人,这可能与婴儿期依恋现象有关;二是怜悯:指有的个体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把别人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却忽略自己的幸福;三是友谊:谁对我好,则会平等回馈;四是浪漫,会含有性的色彩。
二、爱情心理学三个定律
1.互补定律
互补定律认为,两个在各个方面互补的人会更易恋爱。
研究表明,在团体中,如果成员都是性格相近的人,那么当他们对同一个事物都有需求的时候,内部会容易发生争执,变得很不和谐。
而要是成员们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就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所以,在恋爱中,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2.罗密欧与朱丽叶定律
罗密欧与朱丽叶定律又叫“禁果效应”,是指两个人相恋后,要是他们的爱情面临很大的考验。比如,父母反对两个人在一起,那外界的阻挠反而会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因为人们会有一种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反而越想要弄到手的心理。
所以,这个定律对爱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一对恋人要想加深感情,就要多经历一些挫折。因为平平淡淡的恋情即使成功进入婚姻,也绝对难抵七年之痒。
另外,子女长大成人恋爱后,假如父母要干预儿女的感情,一定不要逆势阻挠他们。因为这样反而会加深两者的感情。父母应当顺势引导他们,采取迂回策略来让他们自动发现交往后的
3.近因效应
我们知道首因效应是指人们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近因效应与它相反,是指多种刺激依次出现后,人们大脑中对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当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会占据主体地位,掩盖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比如,古人所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其反应的就是这个原理。因此,它也被称为“新颖效应”。
而在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最近的表现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在爱情中,最近交往产生的感觉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爱情的判断。
所以,如果你和对方分手之后想挽回的话,一定不要死缠烂打、哭哭啼啼,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在他面前展现自己最近优秀的一面。当他看到闪闪发光的你时,他可能会再次被你所吸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