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以后家长应该怎样引导?
对于孩子来说,犯错误,做错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孩子还处在探索世界的阶段。重要的是在孩子做错事以后 ,家长能否正确处理,既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又能够引导孩子改正错误。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孩子做错事以后家长应该怎样引导。
一、避免过早地下定论,倾听孩子的心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能否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不是聪明程度,而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正是增加孩子经历,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机会。这个时候家长能够正确处理十分重要。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做错事以后的第一反应是指责,还未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便将孩子批评一番。这样做只会使孩子陷入对犯错误的恐惧当中,难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用提能够从这次错误中有所提进步了。
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首先让孩子有机会说话,这个点常常会被情绪上头的家长忽略掉。如果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详细述说事情的经过,那么很可能会冤枉孩子。即使真的是孩子的过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心甘情愿地承认错误。
因此,当孩子做错事以后,家长要避免过早地下定论,倾听孩子的心声。
二、关注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情绪提供出口
情绪是对一些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大部分孩子在做错事以后都能够意识到错误,在家长作出反应之前孩子就已经在心里感到内疚、懊恼了。事情的发生经过是客观事实,带给孩子的心理冲击是纯主观的感受,孩子因做错事体验到的强烈情绪也是真实存在的。
事实上,当孩子处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被情绪包围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真正接收到别人说的话的。这在生理学上是有依据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在情绪强烈的状态时外在的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并且与孩子共情,同理孩子的情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出口。比如允许孩子哭出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是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头部。这样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以后,才更能够听得进家长说的话。
因此,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情绪提供出口。
三、利用好“惩罚”
惩罚是强化理论中的一种,惩罚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机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者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孩子做错事以后,家长同样可以利用惩罚来教育引导孩子。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总是咬人,那么你可以在他咬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在不让他受伤的情况下咬他一下(厌恶刺激/不愉快体验),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孩子咬人的行为(抑制咬人反应)。
当然,无论家长如何“惩罚”孩子,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要把握一定的度,避免伤害孩子。
因此,孩子做错事以后,可以利用好强化理论中的惩罚,给予犯错后的孩子正确的引导。
总之,家长要给予犯错的孩子正确的引导,上好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