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会出现肛欲期?宝宝肛欲期怎么引导
肛欲期是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发展理论提到的阶段,指的是1岁半到3岁的幼儿会通过排便以及保留粪便获得快感。肛欲期的发展障碍可能引起人格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情况会出现肛欲期,以及宝宝肛欲期怎么引导的问题。
一、什么情况会出现肛欲期?
1、正常的发展阶段
肛欲期是性心理发展的其中一个正常阶段,通常1岁左右的孩子会开始学着自己大小便,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感觉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尤其是在大便的时候,孩子能感受到肌肉收缩、黏膜刺激的快感,弗洛伊德认为,这是肛欲期性本能的表现。
2、认知方面的意义
肛欲期会给幼儿带来认知方面的全新的意义,因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既然大便是从他的身体排出的,他自然就会认为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幼儿会选择保留自己的大便、玩弄自己的大便。这时就需要家长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大便并不需要保留。
3、亲子关系的意义
肛欲期对亲子关系有重大影响,如果父母在孩子肛欲期能够对其正确引导,让孩子对排便这件事形成正确的认知。孩子就不必憋住自己的排泄欲望,不必压抑自己的心理需求,这能让孩子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而如果父母忽略了肛欲期对孩子的影响(有数据显示孩子的肛欲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结束,最多不超过半年),那么幼儿就无法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自身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过严厉,这也会导致幼儿内心紧张,无法正确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肛欲期拖延的时间越长,孩子的性发展就会陷入停滞,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影响其健康、顺利成长。
二、宝宝肛欲期怎么引导
1、接受和安慰孩子
幼儿在肛欲期的时候,家长面临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明明孩子已经知道了要去洗手间大小便,但却总是拉在裤子里。
面对这个问题,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去指责孩子,而要安慰孩子。因为孩子已经知道了正确的做法,他在练习自己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如果一味地指责,只会让孩子产生严重心理负担,从而延长肛欲期的时间。
2、引导孩子认识排泄物
家长在孩子肛欲期的另一个烦恼是:很多孩子喜欢上完厕所以后研究自己的排泄物,有的孩子甚至还会用手去触摸。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的做法是大声呵斥:“太脏了!快住手!”但这种责怪同样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幼儿会觉得自己的排泄物是不好的,由此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地引导孩子认识排泄物,告诉孩子因为不干净、有细菌,所以我们不要触摸排泄物,告诉孩子如果上完厕所不洗手的话,可能会生病,所以还要协助孩子每次如厕以后把手洗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而言之,肛欲期是正常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宝宝肛欲期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样才能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