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摆效应
心理摆效应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
概念:心理摆效应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
举例:在生活中,如果此刻你兴高采烈,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是大众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伯特,就同时发现了这种情况:有一些患有精神疲倦、情绪低落等症状的患者,每隔28天就会来治疗一次,他们将28天称为“情绪定律”,认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情绪都以28天为周期,发生从高潮、临界到低潮的循环变化。
生活案例:
当人们情绪处在高潮期时,会觉得心情愉快、精力充沛,能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件事;当情绪处于临界期时,会感到莫名地烦躁,很容易发火;当情绪处于低潮期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会感到悲观厌世。
启示:生理摆效应告诉我们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情绪的大起大落,对身心有很大的伤害,我们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节日常生活中的坏情绪。
想要克服心理摆效应,可以有意识地去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周期,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情绪高潮期,情绪低落时可以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散散心,约朋友一起看场电影,让自己顺利度过情绪的危险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